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科教文卫 > 正文

稻麦周年高产配套技术初探

2023-4-13 13:24:26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惠峰

摘要:在连云港地区不增加施肥量与其它成本情况下,采取稻麦品种搭配、农机农艺结合、建立减灾防灾机制,通过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实现稻麦周年高产。采取水稻钵苗机插与小麦机条播、侧深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灌南县农技推广中心在三口镇大港村(北纬34°8′东经119°18′)“江苏绿源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灌南基地”,开展 “连云港稻麦周年均衡增产关键技术与模式的研究”的研究,百亩方高产示范片小麦产量605.2kg、水稻产量835.2kg、稻麦周年1440.4kg,是连云港地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的新模式。

关键词:稻麦周年 高产配套 栽培技术 初探

稻麦周年高产技术模式是连云港地区粮食生产最重要生产方式之一,事关粮食安全大局。近年来,开展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高效关键技术与模式研究,就是要应对变化复杂的气候因素、耕作时间变化建立高产高交机制,就是要应对市场品种多乱杂情况筛选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就是要面对日益发展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进行组装、配套与创新,达到知识储备、技术储备和积淀资本、人才资源的目的,对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宏观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稻麦周年均衡增产技术模式其核心是稻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以优质食味稻米为方向“向水稻要效益、向稻麦要效益”,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开展稻麦周年均衡增产关键技术与模式研究,符合“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减肥、减药不增加成本等方法,实现节本增效、环境优化和生产良性循环。

以水稻品种"华粳46号"和小麦品种"淮麦32"为种植品种,水稻工场化育苗机插侧深一次性施肥及小麦集施肥、播种、开沟、镇压为一体的机械条播,适期抢播抢栽等技术进行技术攻关,对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适当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取得了稻麦周年绿色高产高效。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本试验安排在 “江苏绿源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灌南基地”,试验地点位于三口镇大港村,地势平坦,土壤为粘壤土,肥力中上,水系配套,排灌方便,秸秆全量还田。

1.2基本情况

1.2.1水稻实施基本情况

播种期:5月28日;育秧方式:基质工场化育秧;6月20日收获;6月21日旋耕整地1次,上水泡田;人工撒施有机硅肥;6月23日耕整地1次,上浅表水,人工撒施除草剂土壤封闭处理;6月25日机插秧,基本苗6.8万/亩。促花肥:复合肥21千克/亩,尿素5.5千克/亩;保花肥:尿素5千克/亩。8月中下旬破口抽穗期以防治二化螟、穗颈瘟病为主病虫害综合防治2次,增施叶面肥;10月27日测产验收,收割。

1.2.2小麦实施基本情况

前茬水稻10月27日用机械收割,收获之后田块进行深松;10月28日撒施基肥:45%复合肥30千克/亩,尿素10.0千克/亩;10月28日旋耕整地2次;小麦药剂拌种,10月29日采用小麦条播机(播种、施肥、开沟、镇压一体机),工作幅宽230厘米,播种行数12行,中间带开沟机,沟深20cm,耕深100毫米。11月8日用33%拜宝玛80ml/亩每亩兑水40千克土壤封闭处理,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1月下旬清沟理墒;2月13日捉黄塘追施尿素7.5千克/亩;3月27日灌溉,施拔节肥45%复合肥25kg/亩加尿素5千克/亩;4月10日施孕穗肥尿素5千克/亩,4月11日降雨;5月5日抽穗扬花期用多菌灵和吡蚜酮防治以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一喷三防,隔7天再防治一次;6月18日展示品种相继成熟;6月20日收获。

2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技术试验示范

水稻工场化育苗机插与小麦机条播、侧深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绿色防控技术等,在实践中提升,在应用中优化。

2.1合理品种搭配

选用淮麦32与华粳46作为稻麦周年组合搭配。淮麦32半冬性中熟品种,综合抗性好,增产潜力大、熟相好。选用华粳46号,产量高,潜力大。华粳46号为杂交粳稻品种种,中熟,穗大,综合抗性强,产量高。

2.2水稻工厂化育苗机插与小麦机条播技术应用

水稻工厂化育苗机插由南京农业大学王强盛教授牵、将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集高产与优质于一体的机械化栽培技术。华粳46号用水稻工厂化育苗机插,每亩用种量2.5~3.5kg,秧龄18~20天。使用水稻工厂化育苗具有很多优点,主要表现为:秧龄弹性大,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较多地利用温光资源,增强了品种种植范围。同时生育期提前,可有效避开水稻穗颈瘟高发时期,实现避灾与优质相协调、轻简与高产相协调。小麦机条播选择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开沟多功能一体机,播后田面平整,播种深度一致。

2.3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

水稻机插缓混肥一次性施肥技术,针对生产中肥料使用量大、利用率低、施肥用工多等问题,根据水稻阶段吸肥规律,采用机械插秧侧条施用组配同步释放的缓混肥,满足水稻全程对氮肥吸收需求,在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按需释放,既满足水稻丰产优质的需要,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根据展示基地多年试验情况,使用的掺混肥(N:P2O5:K2O=27:10:12)比对照减少用量25%,增产效果3.2%。在稻麦周年亩产1500kg以上攻关中,主要采用侧深施肥技术,突出抓好穗肥使用并看苗诊断灵活掌握。

2.4 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主要内容是加强种子处理,包括晒种、选种、药剂浸种与包衣,苗期全程药控,重点是抓好穗期病虫害的防控。

3 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技术攻关

3.1水稻品种嘉优中科一号高产思路与措施

开展华粳46高产攻关,制定科学方案,综合管理,科学施策。

3.1.1提高秧苗质量

在选种、晒种、药剂浸种包衣基础上钵苗基质育秧,与毯苗相比,秧龄长9~15天,每穴苗数比机插秧少20%,平均带蘖增加0.1个,单株干重增加32%,根数增加28.6%。风表一

工场化育苗与毯苗秧苗素质对比(表一)

类别


数量

秧苗素质

移栽期

秧龄

株高

每穴苗数

叶龄

单株带蘖

基宽

工厂化育苗

华粳46号

5.28

20

17.3

4.8

3.1

0.1

0.32

12

29

6.28

毯苗

南粳9108

5.28

25

13.7

6.4

3.5

0

0.39

14

25

6.22

3.1.2科学制定高产技术方案

根据华粳46品种特性,制定900公斤/亩施肥技术参数。在空白施肥情况下,基地水稻产量为350kg/亩。常规肥料利用36.5%左右,掺混肥利用率按照60%计算,提高了23个百分点。通过计算,亩产900kg稻谷,需要施用纯氮27.46kg/亩,磷肥16.52kg/亩,钾肥由于年年秸秆还田相对富足,钾肥适量施用即可。水稻施肥运筹:基质育苗侧深一次性施肥,

基蘖肥用量以66%计算:a、纯氮:27.45×65%=18.12(kg),约掺混肥(N:P2O5:K2O=2.7:1:1.2)33 kg。b、五氧化二磷:16.47×75%=12.35(kg),其中掺混肥含6.6kg,每亩补施过磷酸钙(五氧化二磷12%含量)25kg。c、施肥方式: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过磷酸钙与少量有机肥撒施,掺混肥机插侧深施用。

穗肥用量34%计算:a、纯氮:27.45×34%=9.33(kg),约掺混肥17.8 kg;b、五氧化二磷:16.47×25%=4.11(kg),其中掺混肥含4.11kg。8月4日亩施用掺混肥15kg作为穗肥。c、看苗诊断,补施肥料。

主要茎蘖指标:基本苗8~9.5万,成穗数24万,最高茎蘖数是成穗数的1.6倍。要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7天左右,达到预期成穗数,并严格水稻封行时间,推迟至孕穗前后,将水稻抽穗扬花调整在8月底9月初,不仅充分地利用温光资源,还具有减灾防病的作用。

华粳46主要茎蘖动态指标(表二)

项目


类型

分蘖始期

够苗期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高峰苗期

成穗数

亩穴数

基本苗

日期

栽后天数

叶龄

日期

茎蘖数

叶龄

日期

叶龄

茎蘖数

日期

叶龄

茎蘖数

1.87

8.66

7.7

7

4.2

7.22

22.4

8.3

8.4

10.

22.3

8.14

10.4

33.6

22.7

华粳46表现:株高105.2厘米,比去年矮5.2%,生育期158天,成熟期比去年提早2天以上,穗长比去年长7%,比去年增2.3%,其中成熟期提早有利于提高结实率,防止后期降温早带来的不利影响。

3.1.3加强苗情考察、科学判断、合理调控。

措施前移,推迟封行时间。按施肥方案分蘖肥氮素作基肥一次使用,注意氮肥与磷肥相对平衡,维持较高稳定氮素水平,顶一叶与顶二叶颜色较深且保持稳定,分蘖早生快发,质量高、整齐度好。

为防止群体过旺与胡麻病发生,于7月10日栽后17天开始轻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根系发育。7月28日再次搁田,让水稻叶色由黑变淡,叶片挺立,推迟封行时间。

科学判定,施好穗肥。根据田间考察与华粳46历年表现情况,由于长势较好,烤田至叶色落黄,穗肥使用量减少9%,叶龄余数在2.5~2.8使用,考虑施肥滞后效应,起到促保兼顾的效果。长势差地块,按照标准用量增加16%提前至倒5叶使用,争取动摇分蘖成穗,保进大穗形成。

看苗诊断,科学评估施肥数量。破口前后,由于叶片长度略短,每亩补施尿素6公斤,提升光合能力。

3.1.4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适当稀播,加强水肥管理,提升秧苗素质提升,突出抓好苗期病虫害的预防。

药剂浸种与包衣:常规粳稻每4kg用25%氰烯菌酯SC 10ml加上20%绿虫苯甲酰胺SC 30ml兑水2~3kg,浸种露白后,62.5%精甲.咯菌腈FS10毫升兑水75毫升拌3kg种子包衣后播种。62.5%精甲.咯菌腈用于包衣对于防治由高等真菌(如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苗期病害。而甲霜灵能透过种皮,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内吸传导到植株的各个部位,防治由低等真菌(如腐霉菌、疫霉菌)引起的多种土传和种传病害。

水稻苗期全程药控,带药移栽:揭膜后,用药配方:稻瘟灵+噻虫秦+恶霉灵+磷酸二氢钾,防治水稻稻瘟病、立枯病和稻蓟马。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75%三环唑20克+40%戊唑多菌灵(或稻瘟酰胺)+50%吡芽酮20克等带药移栽。

综合防治水稻穗颈瘟:开展两次防治,第一次为水稻破口初期,主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兼治其它病虫;第二次为水稻齐穗期,复治穗颈瘟,查治其它病虫。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3.1.5 气象条件分析

分蘖期:7月份天气晴好,雨日少,温度在30~33℃,有利于水稻分蘖与干物质积累。孕穗期:8月份天气好,雨水少,高温时间短,35℃左右持续5天,有利于颖花分化与干物质积累。扬花至灌浆结实:天气晴好,雨水少,温度比往年偏高,有利于灌浆与结实。

3.1.6 测产结果

经过三个点定点考察,水稻穗粒结构为:穗数23.8万/亩,粒数141.5个/穗,千粒重24.8克,结实率88.3%,理论产量835.2kg。10月27日,省推广总站组织王龙俊、王强盛等专家对水稻高产示范片进行实际查看与现场称重,实测两个点,面积分别为1.88亩和1.15亩,含水量分别为27.5和28.4,净鲜重分别为1747.3和1068.8,实际产量为835.3和834.8,综合平均产量为835.2kg/亩。

3.2小麦品种淮麦32高产思路与措施

6月7日,南京农业大学组织省市小麦专家对淮麦32小麦高产示范田进行测产:实测三个点,扣除水分与杂质,平均亩产量达605.2kg。

3.2.1、小麦施肥科学运筹,施足有机肥、磷钾肥,增施拔节孕穗肥。

小麦施肥运筹:施足基种肥,补施壮蘖肥,重施拔节孕穗肥。基种肥:商用有机肥亩施500 kg,亩施45%配方复合肥30 kg,尿素10 kg,促早发。壮蘖肥:亩施尿素5 kg,壮苗安全越冬。拔节肥:亩施45%复合肥20 kg,尿素5 kg,壮秆大穗。孕穗肥:亩施尿素5 kg,增粒重。平衡肥:根据需要斟情巧施,亩施尿素2.5-5 kg,捉黄塘。叶面肥: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防止早衰。

3.2.2、生育进程

2019-2020年灌南县淮麦32小麦新品种生育进程 (表四)

品种

播种期

出苗期

越冬期

返青期

始穗期

齐穗期

成熟期

收获期

生育期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淮麦32

10/28

11/6

12/20

2/20

4/28

4/30

6/16

6/20

235

3.2.3、加强主要病虫害防控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突出药剂拌种,62.5%精甲.咯菌腈FS10毫升兑水70毫升拌15~20kg种子包衣后播种。纹枯病、白粉病要早防早治,严格控制发病率3%以下,灌浆阶段保持5张以上绿叶数,增加光合产物积累。综合防治小麦赤霉病,抽穗扬花初期及时用药,控制田间菌量,进入扬花期用氰烯菌酯间隔3~5天连续用药。

3.2.4、气象条件分析

温度偏高对今年小麦生长极为有利,11月小麦分蘖期及春季雨水较多,对小麦分蘖成穗和拔节肥的施用非常有利,增粒重。灌浆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灌浆结实。5月份较干旱。不利的气候主要是:1月13日小麦越冬期出现极端低温-10.5℃,尤其的抗寒性差的品种冻害较重;4月26日以后连续气温持续偏低,并且4月29日伴随连阴雨,导致小麦赤霉病发生;4月31日最低气温2.6度,小麦正值抽穗扬花期,不能正常开花授粉,小穗出现冻伤。小麦播种期间天气晴好,播种质量较高,11月5-8日连续降雨,出苗整齐。6月6日、6月9日的狂风暴雨,小麦收获期推迟,个别品种倒伏。小麦收获期间,天气晴好,有利于抢收和曝晒进仓。见表五

2019-2020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气象要素表 (表五)

要素

月份(11月1日-6月12日)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总积温(℃)

1995.8

309.1

111.6

46.5

67.2

319.3

429.0

641.7

71.4

常年

1999.4

276

93.0

18.6

81.2

232.5

420.0

604.5

273.6

增减

减3.6









总降水量(mm)

400.3

86.1

76.0

43.2

20.2

30.5

66.2

4.9

73.2

常年

296.4

36.2

17.4

21.6

27.8

37.6

47.8

71.6

36.4

增减

增103.9









总日照时数

885.2

91.2

64.6

80.9

54.8

180.7

135.3

187.0

90.7

常年

1349.5

166.9

166.0

159.0

157.1

182.6

206.7

228.9

82.3

增减

减464.3









3.2.4、产量结构考种表

2019-2020年淮麦32小麦新品种产量结构考种表  (表六)

品种

穗数

(万/亩)

粒数

(粒)

千粒重

(克)

理论产量

(公斤/亩)

实收产量

(公斤/亩)

株高

(厘米)

穗长

(厘米)

结实小穗

(个)

退化小穗

(个)

总小穗

(个)

淮麦32

43.9

35.4

43.4

674.5

605.2

81.5

9.0

17.5

1.3

18.8

4、结论

稻麦周年两熟制优质高产,得到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江苏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单位专家的一致认可,认为灌南作栽站展示基地实施的稻麦周年模式有推广应用价值,通过优良品种搭配,播栽期调节,肥水合理运筹,机械化操控作业实现水稻、小麦两熟高产高效,与其它稻麦周年模式相比,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以小麦产量600公斤/亩、水稻产量800公斤/亩为目标,在新时代以现代科技应用下的集药化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龙俊蒋小忠吴中华,等;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耕作与栽培;2013,(5):6-7。

[2]刘世平,陈后庆,聂新涛,等.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农业工程学报,2008,(5):51-56.

[3]吴延华,黄正来,吴安昌,等.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与密肥调控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017-5020。

[4]杜永.黄淮地区稻麦周年超高产群体特征与调控技术的研究.扬州大学,2007,1-169

作者简介:惠峰,男,农艺师,从事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工作单位:江苏省灌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