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富海
内蒙古兴和县民族团结乡总面积383平方千米,辖22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151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着汉、蒙古、回、满等14个民族的群众,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大家庭。全乡户籍人口为14773户39001人,常住户为5708户11336人。
党委副书记、乡长巴特尔
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创建计划,强化创建措施,加强督促检查。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压实责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党委书记富海赴大五号村调研
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网上信访的答复工作,尤其是涉及到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诉求,做到有访必回。将做好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扫黑除恶行动、信访工作、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和预警机制,全力维护全乡的和谐稳定。
党委书记富海深入村民家中调研
该乡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通过走访慰问、主题党日、“民族政策宣传月”等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民族政策法规的学习。
联合县民委在十四苏木村开展“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宣讲相关民族政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思想政治引领的核心内容,扎实推进民族工作。同时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各类志愿宣传活动,扩大全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影响,让各族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营造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
党委书记富海在蔬菜大棚查看作物长势情况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农村活动。通过宣讲民族政策理论、张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画、发放民族政策法规书籍,营造浓厚创建氛围。积极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展示创建工作动态信息、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舆论氛围。
每逢春节和重要节日,乡里的工作人员都要深入到少数民族贫困户、民族人士代表、离退休民族工作者家中走访慰问,详细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正将关心少数民族工作落到实处。
乡长巴特尔深入村民家中调研
该乡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加强对基层民族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充实民族工作基层力量。
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高度重视各族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帮扶力度,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乡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脱贫巩固、乡村面貌改善等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规模化养殖场
2024年,全乡种植农作物24.9万亩(粮食作物19万亩,经济作物近6万亩)。肉牛及其他大牲畜存栏0.7万头(匹),肉羊存栏5.2万多只,生猪存栏近1.5万头。盘活官六号村采摘基地建设项目和黄土村亚雄蔬菜市场院内贝贝南瓜种植项目两处闲置资源,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增加务工就业岗位近40个。
为充分发挥玉米、蔬菜产业优势,该乡大五号村玉米压片厂、黄土村泡沫箱加工厂和恒温库有效解决大部分农民玉米销售和蔬菜保鲜运输问题,并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
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4年新增列入项目库项目50个,其中道路修缮、村容村貌整治、巩固饮水成果等项目33个,“千万工程”拟实施项目17个。黄土村恒温库遮雨棚及配套建设项目、乔龙沟村委会巩固饮水成果建设项目、黄土村村委会举人村农村人饮提升工程、十六号村饮水工程路面修缮项目、十六号村委会自然村街巷道路项目和东七号村委会产业路建设项目全部按工程预期按时完工,全乡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提升。
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相关工作,对“十类”重点对象进行风险排查研判,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严守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2024年经逐户摸排核查,脱贫户、监测户未发生因灾收入下降情况。
自2019年以来,户厕改造涉及全乡17个行政村,共计改造双坑交替式旱厕2159座,水厕83座。自2023年起,乡域内水冲公共厕所建设工作逐步展开,截至目前已在大五号村、黄土村建成三座水冲公共厕所。当记者在大五号村参观村里的水冲厕所时,正好遇见深入该村指导工作的乡党委书记富海,他说:“大五号村现在拥有两座水冲公共厕所,由村委会指派专人负责卫生清扫及维护工作,目前运营状况良好,得到了村里群众的一致好评。”他接着说,现在村民的素质普遍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高了。我们当干部的要经常深入群众中间,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期所盼,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针对2024年秋季连阴雨天气造成的灾情,该乡第一时间动员农户,联系动用农机具200余台,利用降雨间歇最大限度进行抢收,最大限度挽救农作物;针对受潮、发芽作物,联系拥有烘干设备的企业对作物进行烘干处理,并积极帮助联系销售;同时做好农业保险理赔服务工作,最大程度保障农户权益。
全乡“两代表一委员”各联络室、站、点按照“三进门”“四分类”“三办理”的工作方法,累计开展政策宣讲80余次,收集办理意见建议90余条,信访帮办代办事项70余件。全乡构建起以党建为引领,基层治理“全覆盖”、民生诉求“快响应”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大五号村先后荣获“乌兰察布市文明村镇”、“自治区文明村镇”和“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十四苏木村先后荣获“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在十四苏木村一牧民的大型养羊基地的墙上看到一副对联,上联是“大羊生得双羔羔,下联是“小羊吃得肥膘膘”,横联是“喜气洋洋”。对联很有特色,主题鲜明,字里行间反映出牧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几年来,兴和县民族团结乡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在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设施、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工作,力争早日跨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行列,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