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书记、主任冀宏
“察汗淖尔”蒙古语意为“白色之湖”,史称“漠南盐池”,属于季节性湿地,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与河北省张家口市交界处,流域总面积为7359平方千米,其中内蒙古境内为4925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67%,乌兰察布市境内为4885平方千米,共涉及5个旗县,商都县境内面积为2515平方千米。
召开执法工作部署会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察汗淖尔生态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后,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领导先后深入察汗淖尔调研指导并作出指示批示。商都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保护和修复好察汗淖尔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遵循“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突出“治尘”导向,厚植绿色本底,多措并举推动察汗淖尔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
深入居民家中开展禁牧普法
2020年9月4日,商都县湿地保护中心成立,隶属于县林业和草原局管理,为公益一类副科级事业单位。2021年2月1日,按照《商都县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要求,通过优化重组科级事业单位,将商都县湿地保护中心确定为政府直属公益一类科级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关湿地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组织实施湿地保护规划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调查、监测、评估以及保护和利用的科研、科普教育、防火、巡护检查和日常预防管理等工作。
科普活动进农村
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站位,统一思想,凝聚磅礴力量,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为察汗淖尔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科普活动进学校
该中心始终把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工作来落实。一是抓学习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使理论知识入心入脑。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实施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政纪方面的内容。党支部在学习强国期间的成绩稳居全县前五名。2023年7月25日,中心党支部被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管理组”。二是抓主题教育。以党支部书记讲廉政党课等形式,组织学习《廉政准则》等规章,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活动。2023年11月9日,自治区党委主题教育第六巡回督导组组长魏栓师一行深入商都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对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给予充分肯定。三是抓警示教育。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警示教育活动,不断推进中心党风廉政建设抓实抓好。
湿地风光
基层党建“亮晒比”创先争优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23年7月,在全县开展的基层党建“亮晒比”比武争星活动中,该中心获得“担当作为好书记”一等奖的好成绩。
察汗淖尔湿地属于强碱重盐区域,平均PH值达到10以上,电导率高达9,部分地块板结严重,适种植被极少。这一强碱重盐特性,一度成为专家教授在该流域植被修复方面重点关注的重大难题。
湿地内库塘、苍鹭、黑翅长脚鹬
按照《乌兰察布市察汗淖尔“十四五”时期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规划》,围绕“三区”(即湿地保护修复区、地下水超采重点治理区和流域涵养保护区)功能定位,该县实施规划内项目14个,除“水改旱”和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逐年实施外,其他项目全部完成。在湿地保护修复区,重点实施察汗淖尔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对湿地围栏封育64.31平方千米。2022年,该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对特布乌拉河、十八顷河、玻璃忽镜河、六台河开展河道疏浚和管护,编制5条一级支流“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畅通察汗淖尔补水渠道。在地下水超采治理区,以保护湿地周边地下水资源、减少渗漏和无效耗水为目标,完成“水改旱”14.53万亩、封停机电井1551眼、拆除喷灌圈389套;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幅压减蔬菜、甜菜等高耗水农作物20万亩,扩大燕麦、杂粮等低耗水耐旱农作物种植24万亩,发展旱作雨养农业100万亩;积极推进优质饲草种植,实施饲草基地保障建设项目6.55万亩、粮改饲项目4.2万亩。在流域涵养保护区,以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为首要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3.27万亩,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0.17万亩、退化林防护修复工程10万亩;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实施察汗淖尔流域气象站网监测项目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项目,累计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28次。
人工播撒草籽
察汗淖尔湿地盐碱地秃斑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盐碱地植被修复典型经验做法得到上级认可。植被修复主要采取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的方式,通过旋耕撒籽、打孔栽种、托盘育苗、飞播种草等方法,累计完成人工修复约5000亩,飞播种草约1.8万亩、自然恢复约3000亩,初步实现了湿地公园视野范围内植被全覆盖的修复效果。
探索打造湿地小微地形,改造建设湿地排盐沟池。为吸引更多迁徏中野生动物到察汗淖尔湿地繁衍生存和迁徏中转,促进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恢复创造条件,通过采取专业化手段进行湿地前期的地形地貌勘察,围绕商都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重要节点、重点地段,科学选址,精心设计,从细节上摸索营造湿地小微地形,并且在有水的地方保持水面,在干湿交替处种植芦苇,达到有水时植物泡不死,无水时有水生植被不会起尘的修复效果。目前,初步确定3处微地形改造地块,已成功试验改造1处。
鸟类调查成果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鵟
在蒙冀两省区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协作机制框架下,与河北省尚义县联合制定了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协作机制,将生态保护工作推向深入。
以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生态管护等常态化工作为抓手,严格落实“三区”管控细则,持续强化湿地公园建设工作。2024年累计发现违规放牧案件16起,处罚教育16人次。
通过不懈努力,察汗淖尔湿地生态恶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商都县是内蒙古察汗淖尔湿地流域内地下水位唯一连续三年持续上升的旗县,累计上升83厘米。2023年,察汗淖尔流域内植被盖度增加4.48个百分点,达到53.42%,生产力增加10.04个百分点,达到48.79公斤/亩,沙化盐碱地持续缩减,浮尘扬沙日数逐年减少。2024年,察汗淖尔湿地公园及周边植被盖度提高4.9个百分点,达到64.9%。湿地内针茅、披碱草等99种植被长势好于往年同期。遗鸥、草原雕、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首次出现,赤麻鸭、天鹅等鸟类数量不断增加,鸟类种类由本底调查79种增加至141种,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商都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综合监测塔
2024年,商都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被内蒙古自治区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采风创作基地”。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商都县湿地保护中心积极担当作为,以党建为引领,周全、细致、科学地做好察汗淖尔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擦亮了商都县新的绿色名片,维护了京津冀生态环境安全,以“国之大者”的高度自觉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更加牢不可破,以实际行动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