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先锋人物 > 正文

王文祥:青年回乡扛起种粮大业

2025-4-15 9:58:05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五一村青年王文祥,从城市回到农村家乡,立志扛起父辈的种粮大业,让粮食增产增收,让青春在绿色田野上熠熠生辉。

王文祥,今年35岁。在他儿时记忆中家乡五一村是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极为偏僻的村落,那时村民们全靠单一的种水稻为生,几乎没有任何其它经济收入。王文中学毕业后回到村里,他决心要以他年轻的肩膀担起生活的担子。经过一段时期的磨砺,王文觉得在家里仅靠种几亩田经济收入远远满足不了日常开支。于是他随后与村里年轻人去芜湖市打工去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国家号召建没新农村和乡村振兴,在这大好政策指引下,家乡建设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公路通了,村民们出村进村可以坐车了,村里路灯亮了,村民们再也不担心走夜路了,村里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多了,生活水平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图为王文在田间察看油菜长势

2017年,父亲王志兵通过电视、网络传递的信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准备创办家庭种养农场,大面积承租农田发展水稻种植,此时王文也从城里回老家与父亲王志兵共同创业。

由于水稻种植业越做越大,家庭经济收入也愈发可观,2019年3月,父亲王志兵与儿子王文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南陵县王兵祥种养综合家庭农场”,一举承包了许镇镇金阁行政村下桥村民组近500亩水稻田。在农业农技服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王文勤奋学习先进的农业种养技术,并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充足,生态环境适宜,有利于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优势,王文吃苦耐劳,起早贪黑,几乎天天扎在农田间,主要从事水稻、莲藕、紫云英、油菜、小麦种植及水产养殖和销售。

父亲年岁越来越大,加之身体又不太好,农场所有担子几乎都由王文奋勇担当。为了学习更多种养技术,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粮油产量,王文以父亲吃苦劳作的精神为榜样,不显娇气懒惰,时刻以一个“农家青年就应该干好农家活”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种好田,要有好收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王文时刻走动在田间地头,加强田间管理,察看庄稼长势,不需要请零工的农活他自己动手,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农田里热浪滚滚,为掌握水稻生长的技术要领,他在热辣的阳光下深耕细作,人晒得像“黑泥鳅”,有时上身都晒起皮了,他也从不吱一声苦累。

妈妈看了心疼,劝他适当休息,注意身体。王文却风趣地安慰妈妈说:我回来种田就准备着吃苦的,不是享受和图舒服的呀,苦没事呀,苦中有乐啊,收了粮食堆成粮山,那是最开心的!

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为提高高效作业,王文在父亲的鼓励下先后投资了100多万元,添置了收割机、喷洒无人机、拖拉机、运输车、浇灌机、插秧机等大型农耕机械。他还多次参加了芜湖市科技工程学校、芜湖市农业科技中心和县、镇农业部门水稻种植和养殖培训学习。农闲时,王文还助人为乐,动用农机具帮助其他农户抢收抢种,有时一忙就到天黑,在地方村民中有良好的声誉,一位姓阮的农户说:文是个好苗子(好孩子),他话不多,帮人干事从不怕苦。

对于新型农民的王文来说,在农业生产中操控无人机播洒、喷雾是一个难题,但王文知难而进,他仅凭购买无人机时师傅教的他一点技术,回到家后在广阔的田野里一次又一次摇控试飞并学会了播洒。这几年,王文在县农业技术人员的热情指导下,种植的水稻、莲藕、紫云英、油菜、小麦产量明显上升,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高于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对周边农民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从而加快了致富的步伐,实现了科技致富、共同致富,为打造"芜湖南陵大米"这一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王文承种的500亩农田范围之广,为了收割时运输方便,他又投入了近4万元修了一条近1500米长的机耕路,由此路远农田收获的农作物可由汽车、拖拉机、三轮车直接能运出来,即方便又省人工。

2024年3月19日,王文又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南陵县文强水稻种养综合家庭农场”,把营业范围扩大到了:谷物种植;油料种植;农业机械服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农作物收割服务。许可项目:家禽饲养(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王文努力创业,解决了不少农民就业难的问题。2023年,王文种植的水稻亩产达1500斤以上,年总收入达142.9万元,年净利润达到59.61万元,2024年收入达143万元以上,年净利润达到60万元以上。几年来,王文家庭农场共生产粮食400多万斤及油料、小麦、水产品等。

王文家庭农场在种植水稻中,合理有效地科学使用肥料,特别是利用紫云英绿肥来促进增产增收,因他早前通过学习,掌握了紫云英是一种重要的水田豆科绿肥作物,具有固氮能力,可固定空气中氮,活化土壤中的磷、钾,提高利用率,同时紫云英植株在腐解时,产生大量的氮素,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连续种植紫云英3~5年后,可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地力,如黏土田、板结田变得疏松;沙质土变得不易渗漏水肥。因此,王文每年都扩种紫云英作为绿肥,所以他种植的水稻产量高,大米纯洁光亮,做饭香味足,有嚼劲,入口绵。

今年,王文祥种植了300亩“荣华”油菜,这是国家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秦优1618,高产高油强抗倒害;种植了紫云英(俗称红花草)150亩,所有农作物均长势良好。市、县、镇农业部门领导多次到王文农场田间考察,不仅夸王文农场办得好,更夸他每年的粮食收成好,还带动了一部分村民就业。今年,县里实施了一项“回乡计划”,王文对建没家乡、发展家乡更加充满信心,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决心把自己的农场及村庄建设得更美好!(冷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