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科教文卫 > 正文

众志建庙宇 齐心传文明

2025-5-14 10:36:12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本刊记者 杨春发 问爱华 安彤

桐木天地二仙庙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集市北郊凤形山上,庙宇历史悠久,是桐木人民的宗教文化圣地,也是红色革命圣地。

据老革命邢序炎等同志的回忆,1930年即民国19年,文家市高升岭战役中,指挥所设在天地二仙庙里,由彭德怀将军坐阵指挥,此事广为流传迄今。其部队驻扎在桐木万寿宫及李氏联合祠、老街一带,战后,彭大将军率领部队北上。

杨勇将军在1949年经过桐木周田到衡阳作战,带领解放军四野部队,解放大西南,在周田住了两晚,得到了当地保甲的赞誉,并赠锦旗一面,题写四个大字“勇勇上升”。

天地二仙庙所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衔远山,吞桐木,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奇峰异石,岑影云光,苍松翠柏,清风徐来。石莲满山,风景宜人。童叟游玩,流连忘返,好一个仙境之地。相传起源于唐末宋初,历经一千多年风雨洗礼,在桐木人民的维护下,多次维修重建,才有今天的规模。

中国历朝历代史料记载,百姓都有集资修建庙宇的传统和习俗。在中国民间历史上出现的庙宇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佛教庙宇、道教庙宇和民俗庙宇。而天地二仙庙基本上可归入道教庙宇范畴,但从供奉诸神灵的情况看,更接近于一座民间信仰的民俗庙宇。农业社会老百姓的生活来源是种植、养殖、捕捞、狩猎等,寺庙便是他们用来祈福祭拜,祈求风调雨顺除病祛灾,向往美好生活愿景的朴素表达。

通常来讲寺庙面积不大,矗立在村庄醒目之处,修建时往往采取集资的方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修建中充满了敬畏之心,显示出人们的信仰、信念和崇敬。

天地二仙庙里供奉的往往是天地神在内的全神画像,涵盖众多神灵,如雷神、风神、雨神、电神,体现的是泛神观念,但是也供奉土地神保佑庄稼丰收,护佑人们的生产生活。

每逢佳节虔诚信士供奉香火,络绎不绝,永保四方平安,意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合家安然,幸福安康。

桐木天地二仙庙各届理事会,坚持党的领导,遵循“党的宗教条例”,依照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开展各项工作。将庙宇建成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娱乐文化活动中心。

弘扬中华民族宗教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爱孤、残、病、老人,关注受灾群众,为广大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廉洁奉献,团结友爱,立足于人民群众之中,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办事,光明正大,共创和谐,文明宗教场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庙史传说

我国是一个多神的国家,在众多的名神中有着自己的来由,有的有史可查,有的来自古典文学文献,有的来自民间传说。桐木的“天地二仙”则来自后者。

唐朝末年,安禄山造反,朝廷腐败无能,无力抗衡,朝中大员纷纷逃难避祸,其中,有一书吏名唤杨久萍,其精通“奇门遁甲”,酷爱风水研究,将整套地理丛书带出逃跑,逃到江西吉安曾姓家中,开始了他的风水生涯。而后带着曾姓儿子曾文遄做徒,师徒二人四处查看风水。曾文遄聪明伶俐,学得与其师不相上下,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久萍获得赶山龙鞭,追龙到桐木,见此地八方毓秀,就地将罗盘一开,惊叹此乃风水宝地也,被誉为丹凤朝阳,杨久萍遂起私心,心想若将此地安葬其母,家族必出君王将相也,他将一个铜钱安葬在穴位中心,填土如故,又将自己的得意门生曾文遄叫来观察风水宝地,其门生知师父有私心,文遄不悦。预先用猪油写好“天地预先”四个字立碑于穴位中心,待师父杨久萍到来时,蚂蚁在碑上聚成“天地预先”四字,杨久萍心中一惊,放弃了将此洞天福地葬母之念,后来才改为“天地二仙”庙,杨久萍也即改为“杨救贫”。

过后,当地百姓在此修建庙宇,名曰“天地二仙”庙。旧时庙门有副对联“日有千人朝拜,夜观万盏明灯”。

祠庙在古代属于一种行政体制,现在还有上年纪的人知道,何村何组古属何所管辖。


四次建庙

朝代变迁,时光流逝,神庙几经损毁。天地二仙庙数次重建。得天独厚的遗址却一脉流传,民情风俗传承至今。每年正月十三“天地二仙”出行游乡,九月初九华诞,信士庆贺,敬神人群络绎不绝。

改革开放后,再议建庙,在此次开工中发现庙宇的遗基。才知,已是第四次重建。

第一次建庙时间无从考证,但从遗基可推断首建时,只有一栋,宽5m长6m,庙宇面积约为30m²。

第二次重建神庙时间亦无从考证,从基脚痕迹看,似乎比第一次大些,仍是一栋。宽约7m,长约9m,庙宇占地面积约63m²。

第三次重建庙宇。正殿两栋一亭,有三个殿门,正殿门两侧各有一偏门,两边各有一个天井,正殿两侧有耳房数间。正殿宽12.4m,长16.3m,占地面积为202.12m²,加上耳房面积约400多m²。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至1957年在破除迷信浪潮中,被桐木出口花爆厂占用为“花炮试验室”。

1958年公社书记戴晋甲同志在此改建六角亭烈士纪念塔。不久,在六角亭后面另建一层为天地二仙暂栖之地。

同期,在破除迷信浪潮中,参天柏树差点被砍,大殿右前的凤凰嘴被敲掉,凤凰头顶的仙水井被毁,其水清澈如镜,鞭炮厂一水塔建在上面,结果毁了。自然环境和神奇风景遭到了破坏。

随着历史变迁,此庙历尽沧桑。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政策出台,各方面都得以开放,每逢祭祀,信士们就在横厅祭奉天地二仙。

1994年至1996年,在桐木老街、三七、雅溪、蓬台等群众的迫切要求下,由金本立,金本圣、李贞友、张铭仟同志主持,恢复了旧俗“正月十三天地二仙”出行游乡。

1997年开始集资建庙,在原址集资建庙是一种集体行为,能够体现村民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大家共同出资,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有助于增强村民之间的合作联系,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着久远的宗教和民间信仰传统,庙宇在当地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村民们集资建庙是为了继承和延续这种文化传承,保留地方特色和历史记忆。

同时庙宇往往和当地民俗活动紧密相联。如庙会活动,建庙宇可以为这些民俗活动提供场所,促进民间的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振兴和发展。

1999年初,以金本立、李贞友等同志为首召集金本圣、郭树珍、刘开坤、张铭仟、张汝琏、彭秀南、汤秀莲、刘左珍、荣联凤、荣炳日、张汝文、陈本元、陈正友、彭天肖、金本南、李元友等同志,在六角亭上开会,商讨建庙事宜。最后秉烛焚香在神前立誓,撞钟击鼓,卜卦祷告,百人一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决心之大,争做贡献。决定1999年8月16日破土动工,建庙堂正殿。宽11.5m,长18.3m,面积约在210.4m²。在老前辈刘开坤、李辉郁、曾炳生的建议下选出领导小组:理事长金本立,副理事长李贞友(全面负责)、金本圣(负责审批)、张汝链(负责工程质量计工等)、荣炳义(会计)、张汝文(出纳)、刘左珍(负责接收捐款)、庞天香(负责验收)、刘祥(负责监督管理)。

休闲广场会议室,建于2019年,面积约140m²。汶川地震天地二仙庙向红十字会捐助2万元。

2019年6月18日和2020年9月10日,金本德个人赞助重病患者梅高兵,每次1500元,做大手术。

2019年至2025年,金本德带领庙委会成员走访群众,给予特别困难者适当救济,居民甘爱华,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子女上学困难,每年帮扶1000元,深受当地百姓赞誉。

天地二仙庙在财务制度方面抓得特别严,购物一定要有经手人、验收人或旁证人,手续齐全再审批,没有审批手续不给钱。支出超过3500元(含3500元),一定要经过研究,集体通过才可行。市县领导到天地二仙庙进行审核,他们说:“你们的财物管理得好,比正式单位还更严格。”

众筹建庙

1999年8月16日,全境所管辖区信士合力破土动工。经过四村两街的信士捐资献工,第四次重建庙宇,威严堂皇,华丽多姿,完成两栋一亭庙宇,历时八个月竣工告成。

桐木天地二仙庙建成后,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精神寄托的场所,他们通过向神灵祈福许愿等方式,寻求心理安慰和力量,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得到神灵的庇护,实现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五谷丰登,生活富足。特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信众们参与各种活动如辞旧迎新,元宵灯会,猜灯谜赏花灯,丰富了村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