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首页 >区域视点 > 正文

机械赋能收满仓 左云农业绘“丰”章

2025-10-22 11:36:15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记者 李济生 周海兵 通讯员 刘新宇

金秋时节的山西省左云县,白羊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野间,机械化收割机轰鸣穿梭,将饱满的谷黍、金黄的葵花尽收囊中;加工车间里,杂粮经过标准化处理变身绿色优质产品,脱毒马铃薯组培苗长势喜人;长城沿线,彩色作物扮靓旅游公路,游客与农户共享丰收乐趣……近年来,左云县以“特”“优”战略为引领,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通过机械化赋能、品牌化增值、农旅融合创新,在乡村振兴赛道上交出了“粮食安全有保障、特色产业有亮点、农民增收有实效”的亮眼答卷,让“颗粒归仓”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守牢粮安底线:“地”“技”双管筑牢丰收根基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左云县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核心密码。全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不仅让5000多亩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更建成6.72万亩高标准农田,昔日“望天田”变身如今“稳产田”,为粮食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在技术赋能层面,左云县持续推动农业科技落地生根。3万多亩农田广泛推广有机旱作膜下滴灌技术,实现节水、节肥、增产“三赢”;1200平方米脱毒马铃薯组培室年生产组培苗1600万株,良种繁育能力超2000万斤,不仅撑起左云农业“特色门面”,更成为全省马铃薯产业优质种源基地。如今,左云县41万亩农作物长势喜人,粮食产量稳定在1.01亿斤以上,真正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机械赋能农业:从“靠力气”到“靠技术”的变革

在左云县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机械化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以马道头乡和隆源农牧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主体,自2016年成立以来便将“机械化”作为发展核心,从最初仅有的几台播种机,逐步发展到如今拥有收割机、无人机、青储机等20多台套设备的“农机军团”。30名专业农机手分片作业,实现春耕、田间管理、收获全流程精准化,彻底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

为让机械优势覆盖农业全链条,和隆源合作社还配套建设1200平方米小杂粮加工厂、1950立方米冷藏库。收获的粮食直接运进车间加工、存入冷库保鲜,既减少产后损耗,又提升产品品质。目前,合作社2000亩流转土地上,谷子亩产稳定在1000斤左右,黍子亩产达600斤,机械化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更让“丰产”成为常态。如今,像和隆源这样的合作社已成为左云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标杆”,先后获评“山西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带动更多农户享受到科技红利。

做活特色文章:农旅融合打开增收新空间

左云的丰收,不仅有“量”的保障,更有“特”的精彩。全县11万亩葵花、胡麻、油菜花等油料作物进入收获季,金黄的葵花盘、饱满的胡麻籽,成为农民手中实实在在的“金豆豆”;1万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成效显著,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更具亮点的是,左云县依托长城文化资源,在沿线打造1.5万亩特色观赏作物种植带。向日葵、荞麦、高粱等作物不仅扮靓乡村旅游线路,更打开“农旅融合”新空间。每到丰收季,游客纷至沓来赏景打卡,农户既能销售农产品,又能通过提供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增加收入,实现“一亩地赚两份钱”。今年农民丰收节上,和隆源合作社种植的“关尔1号”葵花一举夺得“葵王”称号,让左云特色农产品名气再升一级,进一步擦亮了“白羊大地”特色农业名片。

延伸产业链条:品牌引领实现抱团共赢

“丰收不是终点,让农民持续受益才是目标。”左云县深知,只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才能让丰收的成果真正惠及农户。全县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四位一体”模式,15家龙头企业(其中省级9家、市级6家)与4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像纽带一样,将“田间”与“市场”紧密连接。

在品牌化发展上,左云县持续发力。和隆源合作社生产的小杂粮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注册的“晋北和隆源”商标成为当地优质农产品“金字招牌”;“雁门清高”“雲中紫塞”“边塞牧羊”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让左云杂粮、油料等优质农产品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享誉全国卖好价”。以和隆源合作社为例,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00余户村民深度参与产业链,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收购销售,让农户不再担心“种不好、卖不掉”,实现“抱团取暖、共同增收”。

眼下,左云县秋收正忙,农机跨区作业队伍穿梭田间,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与农事建议,确保颗粒归仓。未来,左云县将继续壮大特色产业、延伸加工链条、打响农业品牌,让机械化红利辐射更多农户,让农旅融合释放更大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农业动能”,在白羊大地上续写更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篇章。